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地下工程建设诱发的地表变形预测理论及控制技术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围岩支护理论及技术研究;地下工程与临近构筑物的相互影响及控制技术研究;地下工程中不良地质体的超前探测技术研究。
◆团队带头人
刘成禹: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铁道学会隧道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理事。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 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中亚第一长隧—乌兹别克斯坦甘姆奇克隧道岩爆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龙厦铁路象山特长隧道关键施工技术研究”等重大横向科研项目6 项,发表论文40 余篇,其中EI、CSCD 收录30 余篇;获省级工法1 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 项。
◆ 主要成果
综合运用工程地质学、地质力学、岩体力学理论对深埋隧道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围岩应力、变形特点及支护理论进行系统研究,掌握了深埋隧道地质构件发育段围岩压力的分布特点、围岩失稳机制及控制对策;研发了岩体结构分析与电磁辐射监测相结合的岩爆预测技术和主动防治岩爆的超前支护技术;提出一种考虑支撑架设时机和基坑内侧土体可能进入塑性状态的基坑围护结构计算方法。相关成果解决了乌兹别克斯坦甘姆奇克隧道、龙厦铁路象山特长隧道、成绵乐客运专线双流机场隧道及车站等重大地下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研发的岩爆预测及防治技术在乌兹别克斯坦甘姆奇克隧道广泛使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头版、人民铁道报、新华网、中国之声等国家级媒体都对隧道承建企业联合福州大学进行科研攻关,攻克岩爆技术难题,隧道提前贯通进行了深入报道。成绵乐客运专线双流机场隧道及车站项目被评为福州大学2012 年度4 项标志性成果之一。采用工程地质分析与物探探测相结合、多源信息联合分析的地下工程不良地质体探测和辨识技术,完成五十余公里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获TGP 系列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研发单位(北京水电物探研究所)颁发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杰出贡献奖。
